一、专业办学历程和成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中兴通讯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校企合作专业,2016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2020年入选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
专业在办学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项,主持地厅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含横向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5余篇,参与软件著作权申请10项。
本专业在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过程中,学生在计算机类专业学科竞赛、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专利申报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培养具有“高职业素养、较高专业技能、较高创新实践能力”的物联网工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五年来,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参加2018年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荣获一等奖;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意创新大赛”初赛荣获一等奖,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意创新大赛”复赛荣获二等奖;参加第三届广西网络安全技术大赛荣获区级三等奖1项;参加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区级三等奖1项;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国家级优秀奖1项,区级奖6项;参加2019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荣获国赛三等奖1项;参加2020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荣获国赛三等奖1项、优胜奖2项;参加2021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荣获区赛三等奖1项;参加中国互联网+大赛获区级金奖1项、区级银奖5项、区级铜奖1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国家级立项22项,区级立项26项;学生申报发明专利2项。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核心价值观涵养大学生;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办学理念,秉承“实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物联网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及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经过5年的工作实践,能够成为技术研发/维护工程师,并达到如下具体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并在物联网工程实践中遵守法律法规;
(2)能够融入或带领团队进行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和跨文化环境下工作;
(3)能够适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能够评估物联网工程技术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工程方案的可持续性,综合运用工程数理知识和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知识,对物联网领域的复杂工程项目提供解决方案;
(4)能够跟踪物联网技术发展,具备承担物联网相关技术或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5)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能通过继续教育、在线学习、培训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适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产业升级。
三、专业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RFID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控制、嵌入式系统设计、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移动APP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等。
四、专业人才培养和特色
物联网工程专业与行业龙头企业中兴通讯公司实质深度合作,构建既有厚实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又有面向行业市场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实现了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培养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的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的物联网相关行业卓越工程师。
目前专业实施按大信息类招生打通培养模式,在第三个学期末进行专业分流;同时,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养模式。专业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为广西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就业率95%以上,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
专业面向未来,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物联网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将建设成服务于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同时为贺州现代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一流本科专业。
五、专业办学典型图片(专业办学成效、实验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