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办学历程和成效
人工智能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型、创新型新兴学科,是研究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辅助或替代人类完成复杂工作的专业。本专业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招生,是广西高校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专业标准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建设成效:目前建设有主要用于人工智能核心课程的实验及实训、创新实践教学的基础实验室,以及正在建设的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5G+人工智能未来工场,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平台,建设科研与创新创业实验平台,可为教学、科研、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人工智能专业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学科竞赛指导经验,指导学生取得过较好的成绩,其中,取得国家级一等奖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项,自治区级一等奖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项。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实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良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素养和优良的综合素质,掌握计算机、电子信息、统计和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能够在工业智能控制、计算智能及应用、智慧系统应用等现代产业领域从事与人工智能专业相关的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5年之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设计中综合考虑对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
(2)在计算机、统计和控制等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相关专业领域成功就业或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
(3)能够在跨职能、多学科的工程实践团队中工作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能够将基本的工程管理理论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4)了解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能够跟踪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工程创新能力并将其应用到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集成中;
(5)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能通过继续教育、在线学习、培训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
(6)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够解决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工程应用技术问题,主持开发一个中等以上规模的软硬件产品,进而成长为人工智能开发工程师、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架构设计师、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等。
三、专业主要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人工智能概论、数字图像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应用、模式识别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语音识别及应用、计算机视觉及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与实战、人工智能创新系统设计等。
四、专业人才培养和特色
1.积极融入学校转型发展,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升级,探索多样化协同育人形式和途径。与现代产业企事业广泛合作,遵循“八个共同、三位一体”要求,深度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实施。
2.以贺州学院教育部中兴通讯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贺州学院-华晟经世智慧学习工场、贺州学院“互联网+”农业与环保应用重点实验室、贺州学院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创新基地、贺州学院大学生机械创新基地等平台为依托,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导向,积极构建综合型、创新型、设计型和研究型项目,实施开放共享,提升大学生专业应用型和创新能力。
3.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密切结合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注重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在理念创新、制度建设、平台构建、操作措施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和系统设计,拓展行业应用,立足贺州市,全力东融,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地方和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4.人工智能与产业交叉融合,与多学科协同创新,以人工智能人才需求为导向,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五、专业办学典型图片(专业办学成效、实验室等)